如不误下,而太阳证必渐传经,乃至不恶寒而渴,邪入阳明审矣。其势濡弱,故名曰柔痉。
死难成于六、七日之后,而机自兆于六、七日之前。惟其里有热,所以方中用麻黄汤而去桂枝之辛热,更加赤小豆、姜、枣之甘辛,以祛散在表之寒湿,复加连轺、生梓白皮之苦寒,以清解肌里之瘀热也。
少阴病,谓但欲寐也。故上条所以才见下利,即用白通以治于未形,诚善法也。
盖此时生气已离,亡在俄顷,若以柔缓之甘草为君,何能疾呼外阳,故易以干姜,然必加甘草与干姜等份者,恐涣漫之余,姜、附之猛,不能安养元气,所谓有制之师也。伤寒下利,日十余行,脉反实者死。